期刊简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学术刊物。

  本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结合的办刊方针,点面结合,全面反映我国心血管科、神经科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国际最新动态,为广大从事中西医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发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出版部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3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312/R

邮发代号: 22-7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349
  • 国内刊号:14-131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年第10期文章
  • 大剂量皮质激素合中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昏迷34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皮质激素合中药对结核性脑膜炎并昏迷病人的疗效,将我院1999年1月-2003年6月住院的34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习芳 刊期: 2003- 10

  • 老年人左心衰竭的早期诊断

    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病率较高,由于老年人心脏老化,心脏储备力日趋下降,一旦受到心内、心外多因素影响,极易产生心力衰竭,特别是单纯左心衰竭.临床常因咳嗽、气喘误诊为气管炎,造成诊治的延误.为避免老年人早期左心衰竭的误诊,我院对近10年来,发生在院外及门诊的18例误诊病人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新彦 刊期: 2003- 10

  • 老年脑血管病病人伴排尿障碍的尿动力学检查

    急性脑血管病多伴发排尿功能障碍,而老年人又容易出现排尿功能障碍,尤其老年男性常常患有前列腺增生症[1],故对急性脑血管病伴发排尿功能障碍的病人行尿动力学检查有利于区分排尿障碍的类型,指导治疗.......

    作者:任竹英;刘红耀;王东文;吕彦敏;张美英 刊期: 2003- 10

  • 家族性原发性震颤3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震颤(ET)是一种病因不明,具有遗传倾向的常见神经病症,患病率约为0.4%~5.6%,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帕金森病(PD).这两种疾病在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治疗方面均明显不同.现就3例原发性震颤及家系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韩新生;裘丽红;杜晓凌 刊期: 2003- 10

  • 44例妇女服用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吲达帕胺(indapamide,IDP)是一种长效的非塞嗪类利尿和血管扩张剂,其特点是降压作用缓和而持久,不良反应少而轻[1].自2001年3月-2002年7月,笔者对门诊44例妇女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采用自身开放式试验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对妇女高血压降压疗效及对重要器官的代谢影响.......

    作者:曹秋花;杨志星 刊期: 2003- 10

  •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低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状态病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我院2001年10月-2003年1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状态病人50例,其中参附组(治疗组)25例,多巴胺组(对照组)25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用药后血压回升明显.治疗组升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升压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率为40%.结论:参附注射液在治疗急性下壁心......

    作者:冯惠芳;毛朝旭;陈小平;陈晓丽 刊期: 2003- 10

  •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9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诊断明确的脑梗死病人140例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90例,通心络4粒,每日3次)和血塞通片对照组(50例,血塞通4片,每日3次),疗程均为21d.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量表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通心络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P<0.01),病残度显著改善(P<0.01),治疗显效率为67%,高于血塞通......

    作者:孙家国;陈蔚 刊期: 2003- 10

  • 丹参在心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作用

    丹参系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根及根茎,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排脓生肌之功效.经现代工艺从丹参中提取的化学成分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及原儿茶醛、丹参素、丹参酸乙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李伟;马华 刊期: 2003- 10

  •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呕、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其病症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尤其是第一次短暂缺血发生半年内是发展为脑梗死的高危时期.......

    作者:方显明;黄红英 刊期: 2003- 10

  • 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概况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在适当静脉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及/或舒张功能障碍,心脏排出量(即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而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作者:卢健棋 刊期: 200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