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学术刊物。

  本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结合的办刊方针,点面结合,全面反映我国心血管科、神经科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国际最新动态,为广大从事中西医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发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出版部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3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312/R

邮发代号: 22-7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349
  • 国内刊号:14-131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2期文章
  • 外伤性脑梗死2例救治体会

    1资料外伤性脑梗死发病率较低,但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及外伤病人的增加,临床对其认识也逐渐提高.现就我科收治的2例外伤性脑梗死报道如下.......

    作者:王晶;宫淑梅 刊期: 2005- 02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病窦综合征1例报道

    1资料[病例]女,65岁,反复胸闷、心悸、头晕不适2月,加重2d再次入院,1月前曾在我院住院治疗,当时入院查体:血压130/70mmHg(1mmHg=0.133kPa),无突眼,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90/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不传导;肝脾肋下未扪及肿大.......

    作者:蒋铭;聂戎剑;马凤勋 刊期: 2005- 02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发偏侧舞蹈病1例报道

    1资料[病例],女,48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活动受限1月,加重伴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1周于2004年7月入院.病人1月前打牌过程中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上肢抬举费力,下肢尚可行走,口角流涎,言语清晰,持续3min自行缓解,行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静脉输注复方丹参、黄芪、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后上述症状未再发作.1周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发作频繁,每3min~5min1次,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且出现左侧肢......

    作者:刘迎梅;丁学兵;巩延丽;陈晨 刊期: 2005- 02

  • 延髓出血致Wallenberg's综合征1例报道

    1资料[病例]女,62岁,主因突发眩晕伴恶心、呕吐及饮水返呛3d急诊入院,病人入院前3d在做饭过程中突然出现眩晕,呈持续性,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及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行走不稳,但四肢活动尚好,自认为劳累过度,未引起注意,即卧床休息,未进食,次日起床后症状不缓解,并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困难,吞咽不能,随后即到当地医院就诊,测血压为170/80mmHg(1mmHg=0.133kPa),当时......

    作者:侯玉立 刊期: 2005- 02

  • 233例面神经炎不同疗法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时效及相关卫生经济问题.方法将233例确诊的面神经炎病人分为A组(常规西药加中药牵正散加味,7d后加针灸、TDP)、B组(常规西药,7d后加针灸、TDP)、C组(常规西药加初诊即刻起针刺、TDP),3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经治疗后A组、B组、C组显效率分别为96.2%、91.0%、81.8%,A组起效快,与B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花费大,A组......

    作者:杨万章;张志兰;张敏 刊期: 2005- 02

  • 对高黏血症几个问题的探讨

    高黏血症,又称高黏滞血症或血液高黏滞综合征,与冠心病、脑血栓、糖尿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可能是疾病发生的主导环节,贯穿于整个过程;也可继发于某些疾病,导致其恶化.因此,深入研究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变形特性及其黏滞性、凝固性的变化规律,对多种疾病的预测、鉴别诊断、治疗指标和预后判断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医学界对于该病的认识日益加深,治疗方法不断增加,治疗手段逐步......

    作者:陈守强;张钊 刊期: 2005-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