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学术刊物。

  本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结合的办刊方针,点面结合,全面反映我国心血管科、神经科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国际最新动态,为广大从事中西医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发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出版部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3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312/R

邮发代号: 22-7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349
  • 国内刊号:14-131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第10期文章
  •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近10余年来,随着交通、建筑及厂矿业的发展,我国颅脑损伤发生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创伤中的多发病、常见病.急救医学及神经外科抢救治疗技术的提高,使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大幅下降,但致残率呈上升趋势.颅脑损伤康复期的各种并发症及其后遗的意识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智力低下、失语、眩晕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很难通过药物或手术方法得到纠正.目前国内主要通过针刺及康复训练进行相关治疗.......

    作者:周育瑾;宋玉娟;俞梦瑾 刊期: 2007- 10

  •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特异性地作用于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可使胆固醇合成减少,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增强,从而使血清中LDL清除增加,同时还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降低三酰甘油(TC)的反应.......

    作者:李玉鸣 刊期: 2007- 10

  • 青风藤抑制补体活化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保护作用

    已有研究证实补体C3a,C5a,C5b-9等补体系统激活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坏死中起重要作用.祖国医学博大精深,许多中药对人体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青风藤抑制补体激活级联反应,在AMI中起保护作用的机制.......

    作者:王晓玉;齐新 刊期: 2007- 10

  • 中药对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心肺复苏(CRP)后可存在心、脑、肺、肝、肾等多个脏器损伤,其机制与各脏器的缺氧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从细胞因子、氧自由基、血管内皮损伤、细胞外基质等多种途径导致细胞凋亡,进而引起组织脏器功能不全有关,因此,2005国际复苏指南强调了心肺复苏中心肌保护的重要性.......

    作者:谢赟;陈寿权;李章平 刊期: 2007- 10

  • 中医药治疗老年肾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是心腑血管事件的主要促危因素,是致残和死亡的重要诱因.我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在高血压病病人中绝大部分为老年人,因此积极有效地防治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晓妍;郭伟星 刊期: 2007- 10

  • 免疫原性在同种心脏瓣膜中的研究进展

    深低温保存后的同种心脏瓣膜以优良的生理特性及组织结构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瓣膜替换手术及婴幼儿复杂先心病矫治术中,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有效地减少了由人工瓣膜引起的心内膜炎的发生率,但同种瓣移植后远期钙化毁损、再次移值率高.目前认为这是由于其免疫原性及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所致,同种瓣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及探讨相应的治疗措施是多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就此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孙学军;张毅勋;马捷 刊期: 2007- 10

  • 抑郁与冠心病发病机制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抑郁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这一观点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认可.Frasure-Smith等[1]提供了新的相关资料.早期的研究提出了若干个抑郁对冠心病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包括行为因素如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差等和生理因素如心律失常等.近期又提出了一些新的生理机制,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炎症过程、血栓形成、内皮功能障碍、遗传因素等.......

    作者:乙伶;姚淮芳 刊期: 2007- 10

  • 帕罗西汀与多虑平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多虑平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71例急性期脑卒中后抑郁(PSD)病人被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34例)和多虑平组(37例),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研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末分别对疗效及副反应进行测评.结果帕罗西汀组总有效率为87.9%优于多虑平组的60.0%(P<0.05);帕罗西汀组副反应的发生率及种......

    作者:姚能云;徐平;贺子彪 刊期: 2007- 10

  •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双源CT成像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双源CT(DS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的对比性研究,明确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探讨DSCT与冠心病(CH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疑似CHD病人54例,分别行SCAG和DSCT检查,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分析DSCT与其相关性.结果DSCT对CHD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评价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1.94%,98.97%及98.38%;CHD不同中医证型与DSC......

    作者:潘涛;宫剑滨;郭华;曾亮 刊期: 2007- 10

  • 脑脊液细胞学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评价脑脊液细胞学在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比较140例病毒性脑炎病人脑脊液细胞学与脑脊液常规及生化的检查结果.结果脑脊液细胞学在病毒性脑炎发病早期的异常检出率为77.14%,脑脊液常规和生化的早期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2.86%,37.14%;脑脊液细胞学在病毒性脑炎发病早期的异常检出率与脑脊液常规或生化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脑脊液常规与生化的早期异常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

    作者:张昆南;单岩东;曹文锋;黄刚;屈新辉;吴晓牧 刊期: 200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