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学术刊物。

  本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结合的办刊方针,点面结合,全面反映我国心血管科、神经科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国际最新动态,为广大从事中西医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发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出版部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3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312/R

邮发代号: 22-7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349
  • 国内刊号:14-131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第8期文章
  • 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电针AMI大鼠的内关穴观察心电图和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垂体后叶素对大鼠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可致心率明显减慢,需50min方可恢复;电针内关的心率和ST的恢复可较之提前(20~30)min;电针内关穴能明显改善AMI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结论电针内关穴对AMI大鼠心电图及超微结构有显著的促复和保护作用.......

    作者:李明磊;王华;陈泽斌 刊期: 2007- 08

  • 气活血法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按益气活血法制定的益气活血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体重(300±30)g,随机分为益气活血方组、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30min,再松开结扎线120min,以制备急性心肌梗死(AMI)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结束后,迅速取出心脏,生理盐水冲洗后,10%甲醛固定24h.常规石蜡包埋,于心肌梗死区中部沿左室轴......

    作者:贺运河;古继红;陈光贤;邱晓敏;曾旭灿 刊期: 2007- 08

  • 活血潜阳颗粒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及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活血潜阳颗粒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形成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冷浴法造大鼠血瘀模型,观察活血潜阳颗粒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及体外血栓形成影响.结果活血潜阳颗粒能降低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电泳指数,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抗血小板聚集及体外血栓形成.结论活血潜阳颗粒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小板聚集及体外血栓形成.......

    作者:王佑华;周端;杨建梅;曹敏;苑素云;肖梅芳;金若敏 刊期: 2007- 08

  • 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各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

    作者:陈立英;廖仁昊;梁容仙;王敬 刊期: 2007- 08

  • 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之瘀热阻窍证

    中风有急性期和恢复期之分.在急性期,中医学根据有无意识的改变把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仅有肢体经络形证而无神志改变者为中经络,同时有意识症状者为中脏腑,其中邪实窍闭者为闭证,正虚阴竭阳亡者为脱证.中风闭证多因风阳痰火蒙闭神窍,气血逆乱,上冲于脑,络损血溢,瘀阻脑络,而致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而中风急性期之风火相煽、痰瘀闭阻,源于血分瘀热,搏击不解,闭阻脑窍,而令邪热愈炽,瘀阻益甚,进而化火生风......

    作者:袁园;过伟峰 刊期: 2007- 08

  • 冠心病脉象与脉图研究进展

    近20余年来,随着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的进展,许多学者探讨了冠心病脉象的变化规律、脉图特征及其脉象(或脉图)形成的机制,并运用脉象、脉图这种无创伤而又简便的方法来辅助诊断冠心病,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其研究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李福凤;王忆勤;孙仁 刊期: 2007- 08

  • 肾虚与中风后抑郁发病的关系浅析

    中风后抑郁是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等为特征的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1].中风后抑郁对病人功能恢复有消极影响,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病死率.近年来关于中风后抑郁的研究较多,中风后抑郁的发生机制涉及神经解剖学、递质学、内分泌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在神经解剖学中首先肯定的是脑的损伤,在递质学、内分泌学上体现的是神经递质、激素的失衡表达.在社会心理学上,卒中和抑郁有强相关性,卒中危险因素......

    作者:许宏霞;曹晓岚 刊期: 2007- 08

  • 缺血性中风中西医治疗思路一致性与兼容性的探讨

    缺血性中风属于中医卒中、偏枯、半身不遂疾病中的一部分疾病,是在气血内虚基础上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或烟酒等诱因,致气血逆乱,直冲犯脑使脑脉痹阻,出现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失语、偏身麻木为主症的疾病.......

    作者:段长利;董元坤 刊期: 2007- 08

  • 经皮枕鳞部穿刺微创清除小脑出血的几何定位

    自发性小脑出血约占非外伤性脑出血的10%,高血压为其主要病因,占50%~80%,多为齿状核动脉破裂出血,其次为血液病、动静畸形肿瘤和淀粉样血管病.大剂量小脑出血后,传统以经枕鳞部开窗手术治疗,但因其手术暴露开窗时间长和手术须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等,死亡率可达50%,其次因家属对此术式依从性差,且手术适应范围小等,病人往往失去救治机会.王维治[1]报道,血肿大于20mL,外科手术治疗的8例中,1例治愈,......

    作者:李建生;赵丽英;樊丽花;王庆龄;孟丽华 刊期: 2007- 08

  • 早发冠心病血瘀证与痰浊证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通过古今文献研究、理论探讨、实验与临床的研究资料整理,探讨早发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各家精典理论、与脂质代谢、血管活性物质、凝血因子的关系,以及早发冠心病的现代诊断及与血瘀证、痰浊证的关系,明确早发冠心病的现状与对策,提出早发冠心痛与易患基因、血瘀证、痰浊证的相关性研究,是取得临床进展的突破口之一.......

    作者:胡志希;陈娟 刊期: 2007-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