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学术刊物。

  本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结合的办刊方针,点面结合,全面反映我国心血管科、神经科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国际最新动态,为广大从事中西医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发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出版部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3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312/R

邮发代号: 22-7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349
  • 国内刊号:14-131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第9期文章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稿约

    ......

    作者: 刊期: 2007- 09

  • 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重症脑卒中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入院即给予亚低温治疗,其他治疗两组相同.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亚低温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亚低温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5.6%,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且无......

    作者:禤彩霞;周钦;黄载文 刊期: 2007- 09

  • 复方丹参滴丸与西药联用溶解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复方丹参滴丸联用立普妥、阿司匹林溶解软斑块,以达到对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脑梗死发生的临床观察.方法将10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3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丸,每日3次,口服;立普妥20mg,每日1次,睡前口服;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口服,1周后改为100mg,每日1次,口服,共15d.对照组437例,给予立普妥及阿司匹林口服(用法、用量同治疗组),并对两组......

    作者:王瑛;侯凤霞;蔡晓虹;赵俊岭 刊期: 2007- 09

  • 便秘对脑出血病人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及病情的影响

    目的探讨便秘对急性脑出血病人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对病情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便秘病人25例(观察组),与急性脑出血不兼便秘病人1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分析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等指标在出血后不同时相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急性脑出血病人在出血后第1天、第4天的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第4天......

    作者:陈红霞;刘远新;贾红娥 刊期: 2007- 09

  • 心血管疾病病人拔牙的治疗体会

    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要求拔牙的人数也在增加,其出现的并发症日益引起了口腔医师的关注.自2003年以来笔者对43例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施行了拔牙术,采用了多种防治措施,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杨 刊期: 2007- 09

  • 姜黄与高脂血症

    姜黄(curcuma)为姜黄属植物,药用其根茎,主产于日本、美国、中国及非洲等地.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姜黄为天然食品添加剂.近年的研究不仅证明了姜黄的传统作用[4,5],而且还揭示出一些新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保护肝脏和肾脏、抗纤维化以及防癌抗癌等作用,而且无明显的毒副反应.中医认为姜黄能行气、散风活血、通经止痛.现就近年来有关姜黄降脂方面的......

    作者:肖东琼;秦玲 刊期: 2007- 09

  • 心肾疾病相关性临床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常常并称,说明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如高血压,其引起脑血管病的几率远高于冠心病,因而有学者认为卒中的一、二级预防心脏科医生大有作为[1].对于心肾疾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比如微量白蛋白尿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减少蛋白尿可以保护心脏和肾脏,冠心病合并肾损害死亡率增高等等,甚至有学者提出治疗肾脏可治疗心脏,治疗心脏则又可治疗肾脏[2].因此加强心肾两学科协作,对......

    作者:杜金行;曹迎 刊期: 2007- 09

  • 轻度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在有关老化和痴呆的研究过程中,认知障碍的早期阶段的特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介于正常老化和非常轻微的痴呆之间的认知领域正在成为痴呆早期诊断研究中为活跃的部分,出现在这个过渡阶段的认知障碍被称为轻度认知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1].近几年来,随着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在痴呆的临床前阶段干预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李大伟;杨文明 刊期: 2007- 09

  •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在糖尿病脑血管病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脑卒中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1],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以小血管梗死的比例较高[2].......

    作者:黄海波;赵雪春 刊期: 2007- 09

  • 湿热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叶天士在《内经》久病入深,营卫行涩和病在血,调之络基础上,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的观点,为后世医家广泛接受,说明湿热蕴蒸合化日久可以导致血瘀.这为提出湿热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提供了理论依据,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探讨AS的形成机制,从而拓宽及推动了中医药对AS的辨证思路和方法,具有积极的现实临床意义.......

    作者:李华锋;陈婷;刘红姣;刘叶 刊期: 2007-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