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学术刊物。

  本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结合的办刊方针,点面结合,全面反映我国心血管科、神经科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国际最新动态,为广大从事中西医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发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出版部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3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312/R

邮发代号: 22-7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349
  • 国内刊号:14-131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第4期文章
  •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颅脑外伤后偏瘫32例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配合肢体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后偏瘫病人恢复的影响.方法64例颅脑外伤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肢体康复训练.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和残疾分级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和残疾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改善(P......

    作者:周育瑾;宋玉娟;俞梦瑾 刊期: 2008- 04

  • 帕金森病脑多巴胺转运体的核素显像与综合评分量表研究

    目的探讨脑多巴胺转运体(DAT)核素显像(DAT-SPECT)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脑DAT-SPECT对30例早中期帕金森病病人及10例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DAT特异性摄取于纹状体区浓集;PD病人纹状体区脑DAT特异性摄取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李志强;牛小媛;高瑾 刊期: 2008- 04

  • 高血压性脑出血与D-二聚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磁珠法对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并与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D-二聚体、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作者:赵新春;张国栋;霍阿兰;郝秋艳;韩春敏;李艳捧 刊期: 2008- 04

  • 养血清脑颗粒对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认知功能减退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治疗组24例,对照组21例,两组病人均接受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g,每日3次,冲服,共服用16周;对照组接受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基础治疗(如阿司匹林、他汀类、降压药物等)疗程16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定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

    作者:刘南;邓艳春;周彬;唐琢 刊期: 2008- 04

  •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DI)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在末次发作后24h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下降(P......

    作者:张建斌;赵常宝;张丽玲;吴丽丽 刊期: 2008- 04

  • 中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本文从中医中药对心力衰竭病因病理机制方面分析治疗心力衰竭的遣方用药,以期更加明确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为有效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刘玉梅;王保和 刊期: 2008- 04

  • 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室壁激动的影响

    自1958年10月,由Elmquist工程师设计制造出第一台可植入人体内的起搏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由瑞典胸外科医生AkeSenning植入第一台全埋植式心脏起搏器以来,起搏器治疗逐渐发展,并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经过近50年的研究发展,目前的起搏器技术已十分成熟和完善,起搏器也称脉冲发生器,主要由电池、集成电路、传感器、导线接头装置以及外壳组成,其工作原理为:脉冲发生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阴......

    作者:李晓平;李学文 刊期: 2008- 04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

    作者:李毅;胡晓芸 刊期: 2008- 04

  • sCD40L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意义及针对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心肌急性缺血的一组临床表现,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生机制包括炎症反应、斑块破裂及随后的血栓形成、进行性机械梗阻和动力性梗阻,引起冠状动脉不同程度堵塞,造成心肌血和氧供应急剧下降.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和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也包括猝死性冠心病.生物标记物越来越多用于甄别心血管事件风险增高的......

    作者:黄佳;范金茹 刊期: 2008- 04

  • C-反应蛋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近的研究认为血管壁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起重要作用,炎症反应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1].......

    作者:张建营;郑广娟 刊期: 200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