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学术刊物。
本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结合的办刊方针,点面结合,全面反映我国心血管科、神经科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国际最新动态,为广大从事中西医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发展。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出版部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3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312/R
邮发代号: 22-7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349
- 国内刊号:14-1312/R
- 出版周期:月刊
-
针刺对心肺复苏后早期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针刺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格拉斯哥昏述评分(GCS)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定,并观察早期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在心肺复苏后前6d,针刺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复苏后第7天,针刺组GCS评分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时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改善心肺复苏后......
作者:刘学政;刘新桥 刊期: 2011- 09
-
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2011年2月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93例,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60例.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42%,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尼莫地平组8例,两组症状性......
作者:曹国彬;陆永建;刘刚;王俊华;钟振青;刘家令;何伟文;伍键伟;方泽鲁;柯炎斌;龙斌 刊期: 2011- 09
-
复方甘露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面神经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重度面神经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糖皮质激素辅以B族维生素等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结果发病第7天,试验组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93.10%(27/29),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治愈病例.发病......
作者:王红洲;王万华;毛慧慧 刊期: 2011- 09
-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高血压领域的应用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心血管研究趋向于绘制一幅分子生物学“疾病基因图谱”.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将基因分析和病理分析串联起来[1],现就蛋白质组学在高血压领域的应用总结如下.1蛋白质组以及蛋白质组学的概念蛋白质组的概念由澳大利亚Wilkins和Willians于1994年提出,指的是由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广泛参与细胞的功能及调节,蛋白质组决定细胞乃至组织和......
作者:齐连芬;李川洁;胡元会 刊期: 2011- 09
-
舌苔的研究进展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行于诸外”.“舌内通五脏,外系经络,有病与否,均可与舌诀之”,由此可见舌诊的重要性.舌苔是舌质上附着的苔状物.中医认为舌苔是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之气而生成.现代研究表明位于舌背面的两种乳头是形成舌苔的基础,即菌状乳头和丝状乳头,而丝状乳头在舌苔形成中为重要.丝状乳头顶端的角质层可分化为角化树,角化细胞中含有角化物质,呈微白色.角化树的细胞及其间隙中填充的脱落角化上皮、唾液、细菌......
作者:高利;刘萍;罗玉敏 刊期: 2011- 09
-
补体C3与心血管病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球蛋白,具有酶活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补体系统在各种病理状态中扮演了角色,包括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过敏,胎儿损失,伤后轴突和髓鞘退化等等.近年来研究发现,C3在动脉硬化、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中水平显著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1-3].血液循环中的补体C3作为肝脏和巨噬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期蛋白,是一种有效的炎症标志,而动脉粥样......
作者:孔俊虹;张斌霞 刊期: 2011- 09
-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瘀毒”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炎症学说得到普遍的认可,同时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理论实践的发展,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瘀毒致病理论得到广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瘀毒致病理论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浩;苏伟;龚少愚;陆曙 刊期: 2011- 09
-
清热化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GDNF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清热化瘀方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模型,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后3h、6h、12h及1d、3d、7d共6个时间点GDN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缺血半暗带GDN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于缺血灌注后3h开始明显上升,6h达高峰,12h表达开始减弱......
作者:胡跃强;唐农;刘泰;刘尊敬;祝美珍;胡玉英;范立雷 刊期: 2011- 09
-
复方丹参片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药理作用的探讨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片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Longa改良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塞通胶囊组、复方丹参片组5组,术后后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血塞通胶囊组予血塞通胶囊灌胃,复方丹参片组予复方丹参片灌胃.分别在24h,3d,7d等时间点对以上5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断头取脑,TTC......
作者:覃仁安;张超群;余小平;胡华;周德生 刊期: 2011- 09
-
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脑创伤区皮层细胞早期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大鼠脑创伤区皮层细胞早期凋亡的规律及意义.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即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Feeney法制作自由落体颅脑损伤(TBI)动物模型,伤后1h采用流式细胞仪(FCM)碘化丙啶(PI)单染色法检测大鼠脑创伤区皮层细胞亚二倍体比率.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TBI组的创伤区皮层细胞亚二倍体比率分别为(8.98±1.29)%、(16.13±1......
作者:段虎斌;郝春艳;郝解贺;范益民;刘跃亭;仝海波;刘瑞媛 刊期: 2011- 09
动态资讯
- 1 系统化抗凝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对照研究1)
- 2 CGRP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ATP酶活性的影响
- 3 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4 曲美他嗪联合炙甘草汤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研究
- 5 中医肾生髓理论分子基础研究的临床实践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临床与分子机理研究
- 6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响
- 7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对ICAM-1、ANP、ET与右室功能的影响
- 8 经胸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 9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CXCR4在骨髓干细胞治疗脑梗死中的作用
- 10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 11 天芪降糖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 12 JAK2/STAT 3通路对大鼠脑出血周围组织VEGF165等的保护作用
- 13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获益探讨
- 14 一氧化碳中毒继发脑梗死16例分析
- 15 活血解毒中药配伍干预介入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 16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疗效及对hs-CRP的影响
- 17 经颅低频交变电磁刺激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 18 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病人脂联素、hs-CRP、MDA及血脂的影响
- 19 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Meta分析
- 20 中医药为主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