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学术刊物。

  本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结合的办刊方针,点面结合,全面反映我国心血管科、神经科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国际最新动态,为广大从事中西医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发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出版部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3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312/R

邮发代号: 22-7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349
  • 国内刊号:14-131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年第16期文章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好转,NIHS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

    作者:李兰红;王晋芳 刊期: 2016- 16

  • 中国HLA DQ基因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我国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基因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M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mbase、CBM、CNKI、万方数据库、VIP等,查找2016年6月前发表的关于我国HLADQ基因多态性与MG之间关联的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

    作者:李晨辉;高秀红;薛妮 刊期: 2016- 16

  •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 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第九医院脑一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病人8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及试验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计数(PLT)、FIB、DD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TNFα、IL1、IL6水平明显低于......

    作者:姚冬梅;李震亮;幺桂兰 刊期: 2016- 16

  • 免疫营养对重症脑卒中病人免疫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评价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病人免疫状态、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重症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IEN组)和标准肠内营养组(SEN组)。入院后第1天、第7天及第13天分别检测两组病人的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C反应蛋白(CRP),并通过第1天、第7天及第13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病人的......

    作者:王燕宏;茹妍妮;李新毅 刊期: 2016- 16

  • 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出血性脑梗死病人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接受基础治疗,脑血疏组除接受基础治疗外加用脑血疏口服液10mL,每日3次口服。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后14d、30d和60d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终点为60d时mRS评分≤2分的病人百分比;mRS评分>3的病人百分比......

    作者:郭荷娜;王倩;王妮;王涛;陈瑞利;杨谦;宋允章 刊期: 2016- 16

  • 以中医相关的机构为例探讨中医在德国民间的传播状况

    以中医相关的机构为例,运用资料分析和质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德国各中医机构在传播中医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德国各中医协会在传播中医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他们将中医介绍给了德国民众,并加深了德国人对中医的理解。推动了中医在德的教学与研究,促进了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这些中医机构只着重介绍了中医的一部分,即针灸,造成民众对中医认识不足,难以塑造准确全面的中医形......

    作者:张钰卿 刊期: 2016- 16

  •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医药研究进展

    如何延缓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是目前治疗的难点与热点,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方面认识尚不明确。糖尿病相当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对其大血管病变,目前中医多从久病夹瘀、久病入络进行辨治,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多个方面对近年来发表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淑芳;吕树泉;苏秀海 刊期: 2016- 16

  • 血管性痴呆的超微病理学研究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痴呆具有发病率高,起病隐袭的特点,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本病同时具有可防可控的特点。同时,新的代谢显像技术及超微病理学的发展,为深入研究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思考,鉴于此,本文从国内外新文献对本病的超微病理学进行综述,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李红兵;谭子虎 刊期: 2016- 16

  • 白蒺藜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药白蒺藜为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别名为蒺藜、刺蒺藜、屈人、旁通等。白蒺藜味苦、辛,性微温,有小毒,入肝经,具有平肝疏肝、行气活血、祛风明目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头痛、眩晕、高血压、风疹瘙痒、目赤多泪诸症。白蒺藜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很明显的疗效。为更好地在临床应用白蒺藜,现就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王倩;刘子豪 刊期: 2016- 16

  • 人参活性成分及人参复方制剂对细胞色素P450酶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人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与其活性成分复杂有关。临床应用时需要注意避免毒副反应及药物间不良相互作用。药物间相互作用绝大多数由细胞色素P450酶介导,其中以CYP3A4酶重要。人参活性成分及人参复方制剂可以调节多种P450酶,尤其以下调CYP3A4酶活性的作用明确。部分人参活性成分与人参复方制剂对P450酶的调节方向相同,如人参皂苷Re及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均上调CYP2C11、CYP2J3酶活性,......

    作者:吴德琳;刘娟;郑思道 刊期: 2016-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