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学术刊物。
本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结合的办刊方针,点面结合,全面反映我国心血管科、神经科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国际最新动态,为广大从事中西医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发展。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出版部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3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312/R
邮发代号: 22-7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349
- 国内刊号:14-1312/R
- 出版周期:月刊
-
超声造影技术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为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引起国内外医学人员的重视。因此,斑块的稳定性评估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观察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评估其稳定性,并具备无创、简便、易于重复等优点,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方面具备无限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明顼;陈武 刊期: 2016- 05
-
降压治疗中噻嗪类利尿剂的选择
噻嗪类利尿剂是临床降压的一线药物,循证医学证实其降压疗效确切,达标率高;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和高血压病病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适用于有慢性心衰、冠心病高危因素、糖尿病和预防卒中再发的高血压病病人。尽管在降压治疗时氢氯噻嗪、氯噻酮、吲达帕胺均可以选择,但是大量研究表明氯噻酮和吲达帕胺较氢氯噻嗪的降压效果更好。本研究旨在根据新数据分析比较氢氯噻嗪、氯噻酮和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郭良玉;戴友平 刊期: 2016- 05
-
顽固性高血压之中西医研究进展
顽固性高血压(RH)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临床上越来越重视。本研究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两个不同角度出发,以RH的定义、病因以及治疗方法为切入点进行综述,通过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RH疗效的总结回顾,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帅眉江;尹思源 刊期: 2016- 05
-
搜风祛痰中药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影响
目的:观察搜风祛痰法中药复方稳斑汤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影响。方法建立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模型,并设立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及稳斑汤低、中、高剂量组。实验周期1个月,麻醉处死小鼠取主动脉组织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学观察,然后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beclin1及LC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e......
作者:倪小鸥;宫丽鸿;张湜;白光彪 刊期: 2016- 05
-
特布他林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特布他林能否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特布他林(terbutaline)组、特布他林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抑制剂(terbutaline+LNAME)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根据实验需要给予不同处理。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各组大......
作者:张萍;王雄;孙姣卓 刊期: 2016- 05
-
替米沙坦对缺血性心肌病病人血生化指标及Hcy、IMT的影响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缺血性心肌病病人临床血生化指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血压正常的缺血性心肌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比较入选两组临床资料,测定相关生化指标。比较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心钠素水平。超声诊断仪测定两组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颈动脉血管走向、管壁、管径、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两组均给予......
作者:杨萃 刊期: 2016- 05
-
稳消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介素6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稳消方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不稳定斑块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及不稳定斑块变化情况,同时评估用药安全性。方法将78例CAS易损斑块形成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消方,干预24周后,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TNFα、IL6含量,同时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斑块状况,测定肝功能、肾功能、......
作者:马琬越;霍清萍 刊期: 2016- 05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中医证型间合并靶器官损害情况比较
目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病人不同中医证型合并靶器官损害的情况,探索中医对CAS规范化辨证论治的客观依据。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将5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进行辨证分型,观察并比较各证型间病人合并靶器官损害情况。结果合并急性脑血管意外者,肾虚痰浊型常见,其次为气虚痰浊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肝肾阴虚型常见,其次为肾虚血瘀型。合并外周血管病变者,肾虚痰浊型常见,其次为肾虚血瘀型。合并周......
作者:杜文婷;徐辉;杜文娇;陈明荃;顾耘 刊期: 2016- 05
-
女性早发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早发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6月—2015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女性病人300例,根据年龄≤55岁为早发组与非早发组。统计病人入院基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女性早发冠心病病人危险因素。结果与女性非早发组相比,女性早发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69.6%vs25.3%,P......
作者:尹琼;刘曼华;高启军;罗劲勇;魏宇淼;曾秋棠;廖玉华 刊期: 2016- 05
-
87例绝经期前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前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临床指标特点。方法纳入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前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87例作为研究组,同时纳入50例围绝经期前女性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作为观察组,同时纳入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
作者:潘娅萍 刊期: 2016- 05
动态资讯
- 1 25例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人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分析
- 2 心衰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 3 鼻疗法在脑病防治应用中的中医文献研究
- 4 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 5 超高倍显微镜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 6 SIRT1在NMDA诱导的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观察
- 7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 8 绵阳市老年冠心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观察
- 9 真武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
- 10 心活素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急性心功能失代偿患者临床疗效
- 11 水蛭提取物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12 益气活血片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研究
- 13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进展
- 14 Aβ1-42合并IBO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 15 加味芎藭汤含药血清对ICAM-1、VCAM-1和PS含量的影响
- 16 介入治疗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182例疗效分析
- 18 178例川崎病患儿心脏病变的检测及分析
-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冠脉病变情况与TNFα及白介素6的关系探讨
- 20 芪冬瘫复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