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学术刊物。

  本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结合的办刊方针,点面结合,全面反映我国心血管科、神经科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国际最新动态,为广大从事中西医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发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出版部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3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312/R

邮发代号: 22-7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349
  • 国内刊号:14-131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第12期文章
  • 偏头痛湿热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偏头痛湿热证病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阳性率,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偏头痛湿热证的相关关系.方法对偏头痛发作期病人60例和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采用免疫印记检测血清HP抗体阳性率.其中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病人分为湿热型组(31例)和非湿热型组(29例),同时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

    作者:郑友生;李燕 刊期: 2013- 12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目的通过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和分析14家临床协作单位经验辨证的结果,探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采集的经验辨证结果,对其命名进行规范后,借助EpiData3.1软件,运用SPSS16.0进行频率的统计分析.结果规范经验辨证后证候名称,共有39个证候类型,总频数924次.其中频率大于3%的证候有9个:气虚血......

    作者:张鹏;朱浩;陈婵;郭淑贞;王伟;刘鹏;毕力夫;杜睿凯 刊期: 2013- 12

  • 糖尿病合并反杓型高血压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反杓型高血压的心率变异性(HRV)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动态血压检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夜间血压下降率是否超过10%分为杓型高血压组和非杓型高血压组,每组61例,所有入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HRV时域指标.结果杓型高血压组HRV时域指标明显低于非杓型高血压组(P<0.001).杓型高血压组HRV指标24h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在不同降低程度(SD......

    作者:齐连芬;李川洁;方业明;胡元会;苏美 刊期: 2013- 12

  • 解痉颗粒联合中药熏蒸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解痉颗粒合中药熏蒸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肢体功能的疗效影响.方法将160例在我科住院或门诊的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康复锻炼及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巴氯芬治疗,治疗组予解痉颗粒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83.7%,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作者:陈朝俊;胡建芳;刘媛 刊期: 2013- 12

  • 半乳糖凝集素-3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价值及与中医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33例心功能Ⅱ级~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不同心功能分级分为3组,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心力衰竭组于入院后即依据辨证标准,确定中医辨证类型.所有病例于入院后次日晨抽取静脉血,检测B型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Gal-3.治疗5d~7d后,其......

    作者:史菲;罗海明 刊期: 2013- 12

  • 脑络欣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脑络欣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脑络欣通对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积分及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脑络欣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络欣通.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4d、治疗后28d三个不同时点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

    作者:杨文明;李祥;王键;汪瀚;王晓旸;汪美霞;韩辉;董婷;何望生 刊期: 2013- 12

  • 基于抗心律失常思路,构建中西医防治糖尿病心脏病策略

    由于人口老龄化、肥胖、饮食不节等原因,全球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地增加.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冠心病、心肌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它们的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心律失常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很多心律失常,在症状上表现为心悸.抗心律失常药常有致心律失常作用,而中医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具有多层次、多靶点的调节作用,疗效显著且副反应低,是通过抗心律失常、治疗心悸,而达到防治心脏病的目......

    作者:符显昭;喻嵘;成细华;秦小慧 刊期: 2013- 12

  • 从化理论与养生康复

    体质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蕴含有病邪从化的趋势及其易患疾病的倾向,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必然受到体质从化的影响,体质差异决定了养生康复的措施和方法各异.临床中应从辨体、辨病、辨证三个方面入手,把握从化病机的根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瘥后康复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养生康复,防治疾病的发生和传变.......

    作者:颜彪华;孟闫燕;高铸烨 刊期: 201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