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学术刊物。
本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结合的办刊方针,点面结合,全面反映我国心血管科、神经科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国际最新动态,为广大从事中西医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发展。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出版部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3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312/R
邮发代号: 22-7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349
- 国内刊号:14-1312/R
- 出版周期:月刊
-
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为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疾病,探讨A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延迟和逆转AS病变的进展,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仍是心脑血管领域的重要课题.然而,AS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传统的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等以及新发现的危险因素,如高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蛋白A、体内铁负荷过重、氧化剂与抗氧......
作者:马慧萍;郑广娟 刊期: 2003- 11
-
内皮素在颅脑外伤后继发性损害中的作用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目前已知强的缩血管物质,由日本学者Yanagisawa于1988年发现.ET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在人和动物的脑、脊髓中均有广泛的分布,共有3种形式,即ET-1、ET-2、ET-3,在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以ET-1形式存在为主,通过ET受体(ETA-R、ETB-R两种)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及内皮细胞,引起强烈的血管收缩效应.......
作者:王建宝 刊期: 2003- 11
-
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脑卒中病人由于脑高级运动调控中枢受损,使其对脊髓等低位运动中枢的调控及抑制作用中断或减弱,致使低级中枢的原始功能释放,导致运动环路的兴奋性增强,使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呈痉挛状态.近年来对于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检测和中医治疗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现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曹辰虹;赵建国 刊期: 2003- 11
-
QT离散度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意义
QT离散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1985年,Campbell等[1]对急性心肌梗死存活者心电图进行分析,发现在同一份心电图中不同导联QT间期存在差异.1990年,Day等[2]首次提出QT离散度的概念及其重要价值.由于该方法无创伤,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好,易推广,深受人们重视.因此,对于QT离散度的研究日趋活跃起来,它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QT延长综合征、心力衰竭、心肌炎、......
作者:马琍;谢珺 刊期: 2003- 11
-
地黄饮子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学及酶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地黄饮子对老年性痴呆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加脑双侧Meynert基底核(NbM)注射鹅膏蕈氨酸(IBO),造成大鼠老年性痴呆(AD)模型,应用古方地黄饮子进行防治.采用跳台法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地黄饮子能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地黄饮子能升高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降低单胺氧化酶(MAO)的含量.结论:通过探讨其作用机制......
作者:谢宁;周妍妍;何秀丽;柳琳;邹纯朴 刊期: 2003- 11
-
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与黄芪注射液配伍川芎嗪防治的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兔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可靠方法及黄芪注射液配伍川芎嗪的防治作用.方法:兔在体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再松开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术中心电图动态观察和术后电镜心肌超微结构变化,检测模型的可靠性,并观察术前应用黄芪配伍配伍川芎嗪防治效果.结果:模型组心电图结扎即刻及再灌注时均有ST-T抬高、电镜显示心肌损伤明显,而治疗组ST-T抬高不明显、心肌损伤较轻.结论:该模型简便、可靠,黄......
作者:周苏宁;邵建华;鹿小燕 刊期: 2003- 11
-
通脉Ⅰ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AngⅡ、AT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通脉Ⅰ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AngⅡ、AT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通脉Ⅰ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细胞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放射免疫等细胞、分子生物学方法.结果:通脉Ⅰ号较显著抑制VSMC的增殖;15mg/L浓度的通脉Ⅰ号可降低VSMC内AngⅡ的含量,并可显著抑制AngⅡ受体AT1mRNA的表达......
作者:刘林;夏洪生;张永锋;李海平 刊期: 2003- 11
-
还原型谷胱甘肽合抗震止痉胶囊对帕金森病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合抗震止痉胶囊对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异常行为、黑质抗氧化系统、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立体定向注射制作PD大鼠模型.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GSH合抗震止痉胶囊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共45d,给药前后均进行行为学测试,并测定各组大鼠黑质区GSH-Px、MDA、活性氧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
作者:周厚广;鲍远程;陆建明 刊期: 2003- 11
-
黄杨宁联合倍他乐克对室性早搏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杨宁与倍他乐克联用对频发室性早搏病人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68例经24h动态心电图证实的频发室性早搏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以黄杨宁(2mg,每日3次)及倍他乐克(25mg,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以同等剂量的倍他乐克口服,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以动态心电图时域分析法对其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代表心率总......
作者:吴辉;吴伟;陈宇鹏;黄衍寿 刊期: 2003- 11
-
刺五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目的:对比观察刺五加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43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n=22,每日静脉输注刺五加注射液60ml,连续14d)和对照组(n=21,每日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250ml,连续14d),动态监测治疗前后血液中sICAM-1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sICAM-1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葛明;钱雷;孙承祺;甑彦君;万茜;杨海明 刊期: 2003- 11
动态资讯
- 1 重症脑梗死急性期病人皮质醇与蛋白质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 2 松龄血脉康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观察
- 3 益气活血通络方对老年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病人中医证候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 4 Brunnstrom技术治疗脑梗死偏瘫病人临床观察
- 5 Exendin-4干预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6 食物交换份法联合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指导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的临床观察
- 7 APN及sICAM 1在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中的作用
- 8 活血解毒中药有效部位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的影响
- 9 美托洛尔联合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和晨峰的影响
- 10 VBM及DTI技术应用于脑卒中的研究现状
- 11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12 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 13 2014年ASH/ISH及JNC8两部高血压管理指南解读
- 14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33例
- 15 标准Ⅰ导联创新连接方式对心电图的影响
- 16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70例疗效观察
- 17 心源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 18 慢阻肺、肺心病合并肺癌导管化疗1例报道
- 19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 20 甘精、地特和人胰岛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